摘要
偵探小說是西方通俗文學重要的一支,迄今已有一百余年的歷史。清末民初,西風東漸,有識之士發起小說界革命,借此啟蒙主義的思潮,西方的偵探小說因其所包含的科學、民主、自由、人權等先進思想,受到知識階層的矚目,加之當時傳媒、印刷、出版業飛速發展,為偵探小說的移植提供了絕佳的創作土壤。作為舶來品,近代偵探小說經歷了一個從翻譯外文作品到本土化模仿、創作的過程,它具備著近代小說轉型期諸多典型特性,因而頗有研究價值。
西方偵探小說的出現本與近代城市的興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城市的出現打破了農耕文明時期自給自足、封閉式的群落結構。城市是開放的,它聚集了來自不同地方的陌生臉孔,人群不斷流動,整日忙碌,物欲橫流,漸漸催生了混亂、不安全感。在耀目的霓虹背后,存在著罪惡的暗影,偵探小說所聚焦的罪案正是在這一舞臺上展開的。小說的主角--偵探,游蕩在城市里,捕捉著稍縱即逝的訊息,對城市中的每一個細節都無比熟識。同時,近代城市中出現的某些先進器物、技術,被用于作案,或者偵查之中,這使得偵探小說中布滿了近代都市元素與符號。
中國的近代偵探小說亦是在繁華大都市--上海誕生的,因而上述幾點在近代偵探小說的創作中均有涉獵,并且帶有濃郁的本土化特征。本文即以都市元素作為切入點,通過閱讀大量的近代偵探小說文本,作家資料、史料,把握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小說文本為核心,考察其中都市文化的符號及其意義,嘗試對本土偵探小說做出一些具有新意的解讀。
全文分為三章,第一章"近代偵探小說概述",主要闡述歷史背景,先回溯西方工業革命與城市化的歷史,城市秩序與混亂的兩面性催生了偵探小說,再講述上海的城市化與司法制度的引入與近代偵探小說的關系,最后梳理了近代偵探小說從域外譯介到本土創作的情況。
第二章"近代偵探小說中的偵探角色",主要闡述偵探與城市間的關系,先回溯偵探起源--都市"漫游者",其后著重分析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偵探"形象,與"漫游者"身份類似的上海包探、具有個體反抗精神與獵奇色彩的"城市游俠"魯平、受城市文明哺育卻又對其懷有矛盾態度的偵探霍桑。
第三章"近代偵探小說中的都市空間",從都市宏大的公共空間到狹窄的私人空間考察文本,首先街道是城市最基本的空間單位,近代偵探小說保持著對街道分布的敏感,并暗中勾勒出一張巨大的城市地圖。舞廳和電影院作為最新鮮的都市空間,也被攝入文本,展現了都市生活明暗相間的魅力。居室常常作為命案現場出現,偵探通過對居室痕跡的注視側面反映出了種種都市細節,例如時尚品牌與消費文化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偵探小說;都市文化;近代上海;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第二章 近代偵探小說概述
第一節 城市興起與西方偵探小說
第二節 上海開埠與近代偵探小說的誕生
第三節 近代偵探小說的傳入與勃興
一、域外譯介
二、本土創作
第三章 近代偵探小說中的偵探角色
第一節 都市"漫游者"與上海包探
第二節 "城市游俠"魯平:個體反抗與獵奇目光
第三節 "知識分子"霍桑:科學意識與家國憂思
第四章 近代偵探小說中的都市空間
第一節 都市地圖:街道與城市路線圖
第二節 都市生活:舞廳與電影院
第三節 都市細節:居室痕跡與時尚品牌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