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是對單位內所有產品的成本進行核算,最后得出全部的費用總和。成本會計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綜合產物,是一種能夠將產品的成本進行核算并且將其信息進行公布的一種會計方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成本信息。對于產品進行經營與管理,在任何單位發展的過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生產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市場經濟形勢發生變化以后,會計成本的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成本會計在現代市場經濟形勢下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要求,所以急需要進行改革,現代成本會計便應運而生。現代成本會計在原有的基礎上做了改動,在內涵與外延方面都有所擴展,所涉及的范圍有所拓寬。以我國會計界目前的共識來看,現代成本會計的基本內容是: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檢查等。
1 成本會計的職能
1.1 反映職能
所謂的反映職能,就是對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消耗,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計算,從而得出最終的結果,反映出總的成本與單位成本,反映職能也是成本會計最基礎最開始的職能。通過對生產經營過程中成本消耗進行成本核算,可以如實的反映出經營過程中的成本消耗,從而對運行的狀態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便于領導層做出正確的判斷。
1.2 計劃與預算職能
通過對產品成本的核算,可以得出整個的經營過程需要消耗的成本資金,進而可以做出生產經營的計劃,然后做出資金預算,對于生產經營會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成本會計的有效執行,可以為經營提供重要的支撐。
1.3 控制職能
通過對成本進行計劃管理,可以對生產經營過程進行合理的控制,包括投產前和投產后的成本控制,從而可以對整個的生產經營過程進行控制,合理的調配各項生產資源,保證經營的穩定運行。
1.4 分析、評價職能
成本原則是傳統成本會計理論的基礎之一。在物價不變或基本穩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下,歷史成本的會計計量模式因其可驗證性和有利于反映資產經營管理責任的履行情況,而被各國所廣泛采用。然而,20世紀 60 年代以來全球性通貨膨脹的出現,引發了傳統成本會計下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與此同時,在世界經濟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大規模購并的出現,高新信息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人力資源概念的興起,以及其他新興經濟資源的出現,使得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決策相關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歷史成本在面對這些問題時也顯得越來越束手無策。
2 傳統成本會計的弊端
2.1 產品成本計算不正確
在新的經濟環境下,發生了重要的時代變革,各項生產要素都有所創新,科學技術應用的范圍正在逐漸的增加!科學技術的應用,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隨之在各種產品的費用比例上也發生了變化,如果再使用傳統的計算方法,已經無法真實的反映現有的成本消耗,這是傳統成本會計存在的弊端,所以需要對其進行改革,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2.2 傳統的成本會計,可將實際發生成本與標準成本相比較
而在新制造環境下,這一控制系統將產生反功能的行為。例如,為獲得有利的效率差異,可能導致一些單位片面追求大量生產,造成存貨的增加;為獲得有利的價格差異,采購部門可能購買低質量的原材料或進行大宗采購,造成質量問題或材料庫存積壓;為獲得有利的原材料數量差異,生產者可能將不良質量的產品轉入下一工序,使廢品損失進一步擴大等等。
2.3 傳統成本會計在計量模式上采用的是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對比現代成本會計以現行成本為基礎的計量模式而言這一模式存在著以下缺陷:
(1)取得數據的可靠性有待斟酌,盡管從表面上看,歷史成本是基于歷史的交易,因而是客觀和可靠的。(2)會計信息缺乏相關性,傳統的歷史成本會計模式是建立在受托經營責任論的基礎上的,因而僅僅反映投入的資本的經營結果。
3 現代成本會計之優越性
3.1 會計目標方面
現代成本會計的會計目標是,在物價水平發生變動時,向報表使用者傳遞比傳統的歷史成本會計更為相關有用的,以現行成本為計量基礎的會計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經營管理責任的同時,以滿足其制定經濟決策的需要。相較而言它是建立在“經營責任觀”基礎上的“決策有用觀”.在會計目標上,現代成本會計既非傳統會計的“經營責任觀”,也非純粹絕對的“決策有用觀”,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經營責任的“決策有用觀”.
3.2 會計假設方面
會計假設是指對那些未經確切認識或無法正面論證的經濟事物,根據客觀的正常情況或趨勢,所作出的合乎邏輯的判斷。會計假設揭示了財務會計同其所處的不確定性的社會經濟環境之間的密切聯系,是財務會計系統正常運行的先決條件,其客觀現實基礎正是環境的不確定性。現代成本會計根據環境的變化大量采用了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
3.3 會計原則方面
會計原則是具體確認和計里會計事項所依據的規范概念和規則。現代成本的會計模式就根本否定了歷史成本的計價原則,而代之以現行成本為計價基礎,它完全否定了歷史成本原則。
4 結束語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形勢下,各項經濟政策都在進行調整,促使我國的各項經濟體制也在逐漸的變革。因為經濟形勢的變化,導致生產環境、市場環境以及內部的經營環境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所以說,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在會計工作中,也在從傳統的成本會計向現代成本會計進行轉型,現代成本會計是在傳統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對其進行的完善與擴展。因為傳統成本會計的基礎是以歷史成本為核算的依據,對于未來的發展趨勢無法做出清晰的判斷,而現代成本會計的基礎是以持產損益為核心,與當前的會計發展形勢相適應,同時也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對于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德平。成本會計的發展變化及應對策略[J].經濟師,2003(10)
[2]李洛嘉。成本會計[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3]仇俊林。成本會計論略[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2(3)。
[4]趙翠萍。現代成本會計學[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3.